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用相互反思的方式洞见教学深意(下)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17年06月22日 11:24     类别:教育类   总浏览:3242

   出新
   本土元素中国际化如何重塑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法学专家郑少华认为,该项目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打通英美法与大陆法体系的比较法人才,这不仅是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针的外在需要,更是全球化时代法学教育的核心需求。这意味着该项目需要从单一的教学项目逐步扩展到教学模式的经验总结、师资队伍建设、全英文环境塑造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从教学经验来看,法学院的教学团队发现,该项目在确保原文教材、拥有法律博士学位师资的同时,通过一定程度的本土化,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者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中国法元素,或者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和案例,阐述同样事件下不同法律语境所带来的迥异结果。这当然也代表着“英美法证书班”的未来发展方向,立足英美法,探索比较法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流的教学需要一流的师资,为满足英美法教学需要,在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力支撑下,法学院灵活引进了多名在美国获得法律博士学位和律师执业资格双重身份的青年教师,并委以重任。“还是多亏了学校开放包容的政策,便于我们能顺利回国任教。”王缙凌十分感慨,“而学院在学科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让我们留下来专心教好书。”
   在全英文环境塑造方面,法学院还引进了美国和英国的两位著名法学家作为全职教师。“学院专门为我们安排了英美法工作坊活动,每学期都有内容丰富的英文讲座、沙龙,学院还鼓励我们参加国际商事仲裁等国际大型模拟法庭辩论赛。”参加多次赛事的大四学生张红叶介绍。此外,学校不断推动国际暑期课程,为“英美法证书班”学员提供出国交流与开阔视野的机会。
   目前,法学院还在努力探索将本科英美法教育向研究生阶段扩展,已经制订出从今年起实施的和本科项目对接的法律硕士项目方案。胡凌介绍:“初步设想是打通本科和研究生英美法教学,为英美法班的学生提供一个免试直升研究生学习机会,这也是对接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举措的有力抓手。”

    

   校长观点

   樊丽明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以项目化试点为依托,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上海财大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财经创新人才方面努力探索。全英文专业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不必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一开始便被引入与以往课堂不同的环境,从头开始,释放自身潜力。英文教学反过来又推动学生思考类似问题在不同知识体系下如何得到解决,从而产生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就是“英美法证书班”最终追求的效果。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带动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等一揽子举措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从教学方法切入,逐渐扩展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重塑整个校园教学环境,产出高质量的法律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是上海财经大学向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迈进的重要举措。

    

   【阅读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即所谓的“苏格拉底教学法”。他受他母亲为人接生的影响和启发,认为自己是知识的产婆。因为人的头脑中已存有各种知识,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启发学生把这些知识发掘出来。实质上,他是用各种问题去诘问学生,学生回答不上来,便处于尴尬境地,感到自己很无知,从而产生学习和拥有真理的愿望,进而思考各种普遍的问题。后人将这种方法概括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学生自觉地多方面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原则,从而辨证地、具体地看待问题而非绝对地、笼统地对某个问题下结论。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5月9日)

Copyright 2017 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