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20年报告(下)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17年06月19日 11:18     类别:教育类   总浏览:2811

   4.组织体系和服务平台不断健全。
   截至目前,团组织在全国各省(区、市)、主要行业系统以及所有市(地、州、盟)、2763个以上的县(市、区、旗)和2000多所高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并建立了13万个志愿服务站(基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还广泛联系、吸纳、引导、培育社会志愿者组织和青年公益组织,形成了一个以各级团组织为核心的社会化组织体系,发挥了枢纽型组织作用。适应网络社会发展趋势,建立了一批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探索以网络为媒介动员、组织志愿服务,以网络为平台宣传志愿服务,以网络为阵地开展志愿服务的网络化发展格局。在不断适应社会需求、青年特点和新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一个运转有效、覆盖面广的组织体系和面向群众、参与便利的服务平台体系初步建立。
   5.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经过多年探索,通过把志愿者的精神、热情、专长和服务时间有机结合,形成了“党政支持、共青团承办、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以服务时间为标准的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了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建立了以“结对+接力”为基本模式的项目运行机制,保证了志愿服务项目实施的长效性。探索遵循市场机理的资源配置机制,搭建争取社会支持的市场化平台,将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项目、资源”等要素有机整合,增强志愿服务发展活力。通过不断完善机制促进了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并初步形成一定的社会功能,使更多青年能够在志愿服务的锻炼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各级团组织的积极推动和参与下,志愿服务立法取得积极成效,18个省(区、市)和16个市相继颁布实施了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共青团组织做好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重要探索,20年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保持青年志愿者行动蓬勃发展的根本前提。
   团中央始终把青年志愿者行动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进行谋划和推进,在党政关心、社会关注的领域谋求作为,为党政分忧、为群众解难,在推进社会建设、倡导社会文明新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党政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认可。
   2.坚持实践育人,思想引领,是保持青年志愿者行动蓬勃发展的重要导向。
   在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团中央坚持“作贡献、受锻炼、长才干”的工作理念,将实践育人、思想引领和组织青年为社会作贡献有机结合,引导青年在服务和奉献中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促进青年一代健康成长,赢得了广大青年的内心认同,成为青年志愿者行动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
   3.坚持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是保持青年志愿者行动蓬勃发展的基本保障。

   比较健全的团组织体系,以及广大基层团干部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我们抓住当代青年精神追求和社会参与的愿望,通过志愿服务增强了团组织对社会各界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利用志愿服务社会化程度高的特点,通过志愿服务将大量作为“社会人”、传统组织无法覆盖的青年有效地组织起来,扩大了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


   三、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前景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引领青年。当前,中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对象、环境和外部条件、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新青年、新组织、新媒体、新挑战、新特点、新问题、新机遇,给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带来了新课题。
   今后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团的十七大对今后5年青年志愿者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性问题,落实团的十七大要求,注重育人导向、事业导向、基层导向,坚持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制度化发展,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到2018年,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队伍、项目、平台、文化、机制等建设取得突破,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保持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中的“排头兵”地位;在服务青年成长、满足社会需求、引领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作出新贡献。
   ——组织和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基本实现“县县建协会”,各级团属志愿者协会发挥枢纽型组织作用。经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超过6000万名,选拔培养一批骨干志愿者。
   ——项目体系得到完善。深化全团重点项目,促进地方项目健康发展,建立分层、分类的志愿服务项目库,形成覆盖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富有成效。形成一批有效对接志愿服务需求、高效整合社会资源、规范标准的实体型、网络型和复合型平台。经过标准化建设的各类实体型平台达到50万个,网络型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建立全国性资源整合平台。
   ——志愿文化和理论研究创新发展。加强“中国青年志愿者”品牌推广,加大志愿服务文化产品供给,提升与媒体合作的能力,使志愿服务文化得到普及。加强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更好地指导志愿服务实践。
   ——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志愿服务立法,保障各项工作有效运转,自身建设科学发展。

Copyright 2017 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