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港校内地揽才引发教育模式之争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17年06月19日 15:14     类别:教育类   总浏览:3150

   港校与内地高校的合作方式多样
   方式一:合作办学
   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粤港首个教育合作的高校——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以下简称UIC)由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携手创立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成为国内首家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办的独立院校。UIC首届招生274人,其中的245名学生于2009年11月通过了严格的考试后顺利毕业,并获得了由香港浸会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据悉,首届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进入著名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单位工作,或者继续选择在大学深造。
   方式二:课程合作
   香港与内地高校的合作由来已久,香港城市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在香港合办法学硕士课程已有10多年历史。这些年来,双方互派教师,仅在香港就培养了数百名熟悉内地法律的专业人士。
   内地与香港高校的合作内容也相当广泛:香港大学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培养中医学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在广州南沙合作成立联合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举办了三个获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学位课程;香港理工大学与四川大学在成都合作成立“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南开大学也有不少合作办学项目
   方式三:科研合作
   受科技成果转化前景广阔、土地成本较低、科研资金充裕等因素吸引,近年香港高校纷纷北上深圳设立产学研基地。香港的科技大学、城市大学、理工大学、中文大学等都在深圳有了产学研大楼。
   港校为什么这么火?
   首先,对比两地的教育模式和师资力量,香港国际化的教育环境胜出
   香港的大学历来面向世界选拔优秀的教师队伍,且不分种族、地域和信仰,这些教师将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带入香港,提升了香港大学高等教育水平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拿香港科技大学举例,科大的教师全部是具有海外名校就读的背景。其他的如香港中文大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拥有国外名校的学历,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情况也基本相同。
   另外,在香港高校就读的学生同样是来自五湖四海,在香港的八大名校中,国际生的比例均比内地的大学要高。学生当然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的成分也决定了这所大学的基本性质,例如美国著名的私立大学哈佛,绝大部分生源均来自外地。
   其次,名目繁多的奖学金成为吸引内地学生的重要原因。
   相比内地,尽管港校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较高,但香港大学高额的奖学金政策成为吸引内地尖子生赴港的重要动因。
   据悉,香港大学在录取内地学生时,每年投资近千万港币用于奖学金,特别会颁发给那些成绩优异但家庭收入不太富裕的学生。其中的全额奖学金包括了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最高可达16万港币/年。花钱请好学生来读大学——如此丰厚的条件,相信没有哪个人会心生拒绝的理由。
   再者,具体的专业设置面广,根据就业确定学校定位。
   香港大学中的每所院校都有自身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大学也有着不同的分工。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在电子科技、纳米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沿;香港大学在临床医学和化学专业上独具优势;香港中文大学在经济学、金融学、生物科学和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研究造诣享誉世界。
   香港各个大学在专业设置方面表现的分工明确,同时各尽其责,有效避免了专业设置的重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每所院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全部面向就业市场进行准确的定位。
   港校内地揽才引发教育模式之争 有竞争才有活力
   现在,香港不少高校上浮了在内地的招生计划数。港校就加紧在上海等中心城市展开招生攻势,其情形就像内地名牌高校自主招生那样,掐尖“抢生源”。那么,“港校北上”对内地的教育体制会产生影响和冲击吗?
   南开校长龚克:“港校北上”是好事
   比如包括香港到这边,我们多一个兄弟院校,这没有什么关系的事情。现在自己的兄弟院校在不断的冒出来,所以我真的没有觉得这件事儿是一个会对我们中国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事情,我觉得是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为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提供更多教育资源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教育资源的供给和老百姓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矛盾是巨大的,差距是巨大的,所以香港的学校,国外的学校我们实行教育的对外开放,也包括将我们的学校送出去,这件事儿,是特别现在对我来说为满足中国的家庭的孩子受教育的机会来讲。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我们的一本录取率有多高?大家有这个概念没有?去年的一本录取率接近10%,不到10%。这样紧张的供需关系,就需要缓解的。缓解要加大对教育的供给,所以我觉得香港大学这些比较好的学校进入会增加供给,是好事儿。
   熊丙奇:内地高校在港校面前不堪一击
   没有教育质量和服务可言的内地高校,可以在其他同样没有教育质量和服务的大学面前,“比拼”自己的招生政策和玩手段,可是,在面对港校和国外大学的质量竞争时,就变得不堪一击。
   事实表明,2007年教育部规定内地高校考生不能同时获得港校和内地高校录取通知书,没有“帮到”内地高校,反而使内地高校在计划体制中越来越堕落,长此以往,就真只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了。要提高内地大学的竞争力,必须开放教育竞争,让内地高校有生存的压力和质量意识。笔者建议,我国教育部门不但应该允许考生可同时获得内地高校和港校的录取通知书,还有必要引进海外大学直接到内地办分校,自主招生,并由此建立起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招生体系,这样,才会有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的竞争在内地高校中形成。这才是提高大学办学质量的正道。
   陈章良:港校北上抢生源有助良性竞争
   人才是属于世界的。人是有国界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香港也是我国的一个地区,香港高校在学分管理上,在科研经费上都比内地的一些高校要先进,学生们到香港读书应该鼓励。这几年,香港大学不断扩大在内地招生规模,对于香港来说也有利。因为内地学生来到香港会增加香港地区人才的竞争,对双方都有好处。一些大学的垄断地位会阻碍其发展,只有有了竞争,才能促进其进步,这种竞争也促动国内高校深刻反思。
   清华大学教授崔刚:港校的考核机制对内地基础教育提出了挑战
   港校在内地的招生条件中,仅把高考成绩看作是一个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面试一般以英文口试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重在考查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而内地的中小学教育最看重的就是分数,这与港校对学生的考查方式并不接轨。因此,这会促使我们改变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切为了分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会更受重视。
   反思:内地应让教育本质回归
   面对持续升温的港校热潮,我们应该扪心自问:这固然与香港高校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方式、开放的办学理念有关,但不得不说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公立性学校均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均衡的现象。或许我们的视线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两地生源争夺战。内地若想真的扳回这一局,还是应该从教育本质的回归、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以及引入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做起。


(摘自《搜狐教育》2014年4月10日)

Copyright 2017 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