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林毅夫
【个人简历】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及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第七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100多篇论文。
【所属单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
【研究领域】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
【学术成果】近五年学术成果汇总
英文著作: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A Framework for Rethinking Development and Policy, Iran, Imam Sadiq University, 2021.
中文著作:
《园丁集:林毅夫讲习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解惑集:林毅夫讲习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论中国经济》,中信出版社,2021年
《解读世界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与付才辉合作)
匿名审稿英文学术期刊论文:
“距离前沿和最优的金融结构”,《结构转型与经济动态》,2022年3月第60卷,第243-249页(与王韡和徐朝阳合作)。
“发展战略、资源错配与经济绩效”,《结构转型与经济动态》,2021年12月第59卷,第612-634页(与陈斌开合作)。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结构转型与经济动态》,2021年9月第58卷,第106-111页。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十四五”时期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当代中国经济转型研究》,2021年6月第4卷第2期,第1-11页。
“新结构经济学与国际援助与合作:以非洲发展为视角的简要回顾”,《中国非洲研究》,2021年第1卷第1期,第100-134页。
“中国的“双循环”发展模式意味着什么?如何实现?”,《中国经济期刊》,2021年第14卷第2期,第120-127页;
“双循环与中国发展”,《中国经济学前沿》,2021年第16卷第1期,第30-34页;
“中国追赶型产业政策和经济转型”,《世界经济》,2021年3月第44卷第3期,第602-632页(与王韡和徐朝阳合作);
“结构调整和实际汇率动态”,国际货币与金融杂志,2020年10月第107期,(与鞠建东,刘庆和施康合作);
“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中等收入陷阱”,《工业、竞争与贸易杂志》,2020年2月,第359-394页;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动态面板系统-GMM分析的最新证据”, 《可持续性》,2020年7月,第12卷第14期,5618;
“非洲工业发展可以向东亚奇迹学习什么--复杂性和经济适应性的角色”,《国际金融公司新型市场指南针》,88号报告,2020年8月;
“七十年经济发展: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回顾”,《中国与世界经济》,2020年第28卷第4期,第26-50页;
发表在英文论文集的文章:
“经济发展、经济转型与新结构经济学”,载于Elodie Douarin和Oleh Havrylyshyn主编的《Palgrave比较经济学手册》,英国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2021年
“通往繁荣之路:中国在过去四十年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载于Jan Svejnar 和 Justin Yifu Lin主编的《中国和西方》,爱德华埃尔加出版公司,2021年
“引言”(与Jan Svejnar合作),载于Jan Svejnar 和 Justin Yifu Lin主编的《中国和西方》,爱德华埃尔加出版公司,2021年
中文期刊论文:
“当前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应对”,北京日报,2022-06-13,第009版。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展望:2020-2035、2035-2050”, 《金融论坛》2022年第27卷第06期,第3-15页
“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1期,第33-34页
“发展战略与银行业结构”,《中国金融学术研究网:银行与金融机构 - 商业银行》2022年第1期
“关于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12期,第24-26页
“金融体系扭曲、经济转型与渐进式金融改革”,《经济研究》2021年第11期2第14-29页(与张一林、朱永华合作)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一体化”,《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第1-8页、
“理直气壮地支持和引领新工业革命”,北京日报,2021-10-25,第012版。
“为人民服务:中国政府的决策动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0-18,第007版。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具有两大优势”,北京日报,2021-08-09,第010版。
“中国未来创新发展的优势与挑战”,《金融论坛》2021年第26卷第07期,第3-5+80页。
“加快激发国内大循环活力”,北京日报,2021-05-17,第009版。
“林毅夫.中国医疗体系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探索”,《国际金融》,2021年第03期,第12-15页。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性与实现路径”,文汇报,2021-03-09,第007版。
“发展战略与高储蓄率之谜——一个新结构储蓄理论假说与经验分析”,《经济评论》2021年第一期第49-67页(与付才辉、郑洁合作)。
“关于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大学与学科》2021 年第 3 期,第17-26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新发展格局与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 5 期,第32-40页。
“为实现21世纪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而办刊—祝贺《经济学》(季刊)创刊20周年”,《经济学(季刊)》,第21卷第5期,2021年9月,第1859-1862页。
“以中国经验丰富和创新发展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1日第009版
“从西天取经走向自主创新:中国经济学科发展方向探索”,《中国科学基金》,2021年第35卷第3期,第356-360页。
“中国政府消费券政策的经济效应”,《经济研究》,2020年第7期,第4-20页
“疫情下的全球经济及中国应对” 经济日报/2020 年/6 月/14日/第011 版
“经济结构转型与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兰州大学学报》,2020年7月第四十八卷第四期,第1-7页
“如何做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3月第37卷第2期,第1-18页
“有为政府参与的中国市场发育之路”,《广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第5-8页
【全文链接】http://nsd.pku.edu.cn/szdw/qzjs/l/262167.htm
(摘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官网 202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