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道法自然 (源来读书会)

发布时间:2018-11-21浏览次数:6083文章来源:图书馆

老庄哲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者,无相无名,其体至虚,然天地皆从此中变化而出,为天地之始。斯则无相无名之道体,成有相有名之天地,而万物尽从天地阴阳造化而生成,此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为万物之母。

这是一份看破后的孤寂,凄凉与绝望。世间有道,然而无法言明,即使言明也无人可以理解。老子痛恨这个世界,觉得犯不着留下什么东西给后世;他又爱着这个世界,想要把自己的思想落成文字留给后世的智者。在这份矛盾中他留下了5000字的道德经给了我们一个了解他思想的跳板。他的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又是多么的渺小的存在?

 

 

道家自老子起便主张退、守、柔、弱对付自然,对付人事。庄子则是主张以道为师,超然于世俗,随源于造化,安时顺势,逍遥自得。他以狂笑对待人生,超脱于世俗的种种困境之中,在浓烈的浪漫主义中,突出了生命自身的价值与尊严。

木心先生曾说中国的哲学家只有老子一个,庄子半个。

老子是阿波罗式的,冷静观照,光明澄澈;庄子是狄俄倪索斯式的,放浪形骸,郁勃汪洋。老子是古典的,庄子是浪漫的。老子是苦行的,庄子是享受的。老子内敛克制,以少胜多,以柔克刚;庄子外溢放射,意多繁华,傲慢逍遥,妙在二者却为一体。

 

 

道教文化

 

以道为宇宙之本,以道为万物之规。道教以道为基点建立了自己的神学理论体系。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老庄的修道方法被道教徒们所继承发扬,其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也形成了得道成仙的核心信仰。

当道德哲学家被神化升格为宗教图腾,老庄核心的隐世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道士们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另一方面他们又强调济世救人。他们并未能脱离世俗的生活。道教文化也在逐渐的渗透入我们的国民性当中。

 

 

道教在当今

 

有人说唯物主义的中国是没有信仰的,但其实道教对国人的性格,心理,伦理道德和民族凝聚力的塑造是无与伦比的。周作人认为,平常讲中国宗教的人总是说儒释道三教,其实儒教的纲常早已崩坏,佛教也只剩下了轮回因果,而道教同化了的信仰却流传于民间,支配着国民思想的已经全然是道教的势力了。

照事实看来,中国人的国民性格确实深受道教思想影响。道教尊道重道和唯道是求的人生哲学,激励国人刻苦磨练、知行合一,为求道得道而努力探索、不懈奋斗;道教贵生乐生、逍遥洒脱的精神,塑造了国人热爱生活、求真务实的品性;道教上善若水、以柔克刚的思维方式,造就了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心理;道教阴阳协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决定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方式;道教奉行知常容,容乃公的准则,形成了宽容谦让、包容开放的民族性格,促使中华文明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