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图书馆首页
-

例:1990-2000

我国农业碳排放实现总量和强度双降

时间:2024年05月15日 15:26

 

511日至12日,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发布会暨第十七届农业环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并发布了《2024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成效显著,农业碳排放实现总量和强度双降。这主要得益于一系列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低碳政策措施的实施,表明我国农业活动对全国温室气体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

种养业减排降碳方面,针对稻田CH4减排,围绕秸秆快腐、微生物菌剂、高产低排放品种筛选和节水灌溉建立了气候智慧型减排增碳技术体系;针对反刍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量大、减排技术缺乏等问题,开展肠道发酵CH4排放抑制技术创新及研发,继续降低单位畜产品CH4排放强度;在畜禽粪便管理减排方面,2021年,全国96个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粪污处理过程中CH4N2O排放。

报告显示,我国农用土壤发挥了重要的碳汇功能,固碳增汇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土壤固碳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我国农村生物质能产业体系逐步构建,生物质发电保持持续增长,装机总规模达到2952万千瓦时,占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3.2%,发电量达到1326亿千瓦时。全国大型沼气工程保有量达到7395处,年产气14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建成多个万吨级生产示范基地,加工站点达到2664处,产能1260多万吨,推广生物质炊事取暖炉具约1600万台。

报告指出,我国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是国家适应战略的优先事项。

报告总结了农业农村领域低碳发展典型案例,并采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对小麦、苹果、绿茶、牛奶等农产品开展碳足迹核算,提出减排措施建议。

展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报告建议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攻关低碳发展关键技术和减污降碳、丰产减排的生产模式;推进农业农村低碳标准化工作,以科学监测和评估引领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强化农业农村低碳发展韧性等。

     (农民日报 2024-05-15


Copyright 2017 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