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图书馆首页
-

例:1990-2000

我国当前粮食主产区的问题

时间:2013年03月08日 08:00

一是粮食主产区利益流失严重。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即剪刀差)在我国长期存在。我国在粮食定价体制上,采取国家调控与市场供求相结合的方式。粮食价格调整没有与农用生产资料等工业品价格调整同步,价格上涨幅度远低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农资和农产品比价不合理,粮食价格长期低于实际价值,粮食生产效益低,粮食主产区及生产者长期处于做贡献的地位,导致粮食调出省的利益流失。国家要求地方财政对商品粮基地建设进行配套投资,也间接限制了粮食主产区的投资力度。这样的做法损害了粮食主产区的地方利益,伤害了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这种“失血”现象在客观上降低了地方财政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能力和对本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支持能力,不利于粮食主产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当前的财政政策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这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影响着我国未来粮食的供给能力,也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近年来国家实施转移支付政策,缓解了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支出困窘。不过,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都是专款专用,对支持粮食主产区工业化的作用十分有限。只有工业化充分发展,才有可能转移出更多的剩余劳动力,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   

Copyright 2017 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