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图书馆首页
-

例:1990-2000

棉籽油产业发展大有作为

时间:2013年11月15日 08:00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食用油需求量不断增长,是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目前,国内植物油市场中来自我国自产油料的主要以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为主。然而由于种植面积有限,再加上花生、葵花籽等油料作物很大一部分用于其他消耗,导致我国植物油自给率始终很低,这给我国食用供给安全造成了严重的隐患。面对如此紧张的供给局面,作为我国第五大食用油种的——棉籽油,却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被公众误读,在市场上逐渐被边缘化。由于棉籽油价值被低估,其产业发展也处于畸形状态,如何使棉籽油重回主流食用油市场、使棉籽油产业健康发展成为当下首要任务。   一、棉籽油概况   (一)棉籽使用历史   古代中国人和印度人曾用原始方法提取棉籽油,并用于医药和照明,但大规模的工业利用却是相当新的发展。19世纪中期,棉花种子主要用于种植棉花,剩余的部分却被看成是一种污染卫生问题。到1833年,第一座棉籽油厂在密西西比的那齐兹(Natchez)建成。美国南北战争之后,这项工业得到发展。现在棉籽除用于榨油和播种外,也用作动物饲料。美国一直是最大的消费国,但棉籽在印度、中国、墨西哥、埃及、巴基斯坦和巴西也有相当的产量。   (二)棉籽油定义   棉籽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植物油,分为压榨棉籽油、浸出棉籽油、转基因棉籽油、棉籽原油和成品棉籽油几种,颜色较其他油深红。相关资料显示,棉籽油在中国作为食用油已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尤其在河北、山东、河南、新疆等产棉区更是人们主要的食用油种。它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同时又具有很好的起酥性,被誉为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天然起酥油。在目前含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植物油被欧美等国限制使用的情况下,棉籽油已经在多个国家成为天然的替代品。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食用最大量的油正是棉籽油。棉籽油在美国作为主导油的地位已经有100多年历史。   (三)蒙冤的棉籽油   1957年,我国首次报道了在食用粗制生棉籽油的人群中发生不育的现象,并指出这可能与棉籽油含棉酚有关。当时我国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江苏等产棉地区流行一种“烧热病”,患了这种病的人浑身发烧、无力、消瘦、劳动力丧失,女病人严重时,会发生闭经,常常有许多家庭不能生儿育女。当地政府对这一怪现象给予了高度重视,派出大批医生和防疫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寻找致病源,化验水质土质,都未发现任何异常。后来发现发病率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家境越好的,发病率越高。最后医务工作者把注意力集中在棉籽油上,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越好,食用棉籽油越多,发病人数越多,病情越严重。经过多方面研究,70年代,从棉籽油中提炼出抗生育的有效成分——棉酚,经动物实验证实,确实能引起男性不育。   正是由于这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使人们至今仍对棉籽油存有偏见,我国棉籽油一直在为毛棉油背负骂名。   实验表明,未经提炼的毛棉油中棉酚含量较高,达到2%,是对人体有危害的。后来随着工艺水平提高,国家也出台了棉籽油食用安全标准,只要棉酚含量不高于0.02%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以目前的工艺水平生产出来的棉籽油棉酚含量是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有的甚至比国家标准低40多倍,达到0.0005%,可以说,我们目前对棉籽油的质量控制达到自食用以来的最好水平。特别是经过精炼以后,符合国家标准的棉籽油可以放心食用,是完全安全的。   二、棉籽油价值被低估   在我国由于公众对棉籽油存有负面认知,窄化的市场和低廉的价格严重挫伤了棉籽油加工企业的积极性,如果棉籽油能像其他植物油一样健康发展,那么不仅能带动整个产业的腾飞,给大量棉农和棉籽油加工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当前自产植物油供给紧张的局面,棉籽油产业健康发展迫在眉睫。   目前,棉籽油占我国食用油比重为4%左右,而据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介绍,目前世界上棉籽油在食用油中平均占比要高于我国的比重,在美国更是高达9%。由于国内对棉籽油存有偏见,导致棉籽油价格远远低于豆油价格,而在美国,棉籽油价格往往是高于大豆油价格。2012年我国出口的1200多吨食用棉籽油价格也都远远高于国内价格。   作为我国第五大食用油种,棉籽油大部分用作调和油的原料,而由于部分消费者对棉籽油的负面认知,即便是在这些调和油配料表中竟也很难找到“棉籽油”的字眼,导致棉籽油产业无法像其他油种那样形成自己的品牌,盈利和市场空间逐渐被边缘化。   在我国,棉籽油的产业经济价值被低估,其营养价值和使用价值也一直被忽略。   据河南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刘玉兰介绍,食用棉籽油脂肪酸中含有44.9%至55.0%的亚油酸,能有效抑制血液中的胆固醇上升,有利于人体健康,而且棉籽油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易被人体吸收,吸收率高达98%。并且经过实验证明,棉籽油具有耐高温和抗氧化性的特性,它要比其他食用油更适合作煎炸用油,国外一些知名餐饮连锁企业也都把棉籽油作为煎炸的首选用油。同时,由于棉籽油比其他食用油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是非常理想的色拉油、起酥油、人造黄油以及特种油脂的原料。   三、多举并施收回“失地”   (一)科普宣传恢复名誉   公众对棉籽油的负面认知,除了历史原因导致人们思想仍停留在对毛棉油的认识上,还有媒体的模糊报道不仅没有廓清人们的疑虑,反而更加重人们对棉籽油的恐慌。公众分不清毛棉油和精炼棉籽油概念,容易产生混淆,错把毛棉油当成棉籽油。   据业内专家介绍,即使不用专业仪器检测,公众用肉眼就能分辨毛棉油和棉籽油,未经提炼的毛棉油颜色发黑、油质浑浊,国家是禁止在食用油市场上流通的。随着棉籽油加工工艺的进步,毛棉油中的有害物质很容易就被去除了。   (二)响应政策顺势而为   2010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大力发展油料生产,加快优质粮油作物生产基地县建设”等扶持食用油产业发展政策列入文件;同年,棉籽油国家标准正式出台并实施;而后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将提升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着力增加以国产油料为原料的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等油脂生产,使国产植物油产量比重明显提高。   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的出台,为棉籽油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为了推进棉籽油产业健康稳定发展,2011年12月22日,国家油料及油脂技术工作组还专门在青岛召开棉籽油营养与健康研讨会,中国粮油学会的多位专家也在不同场合多次为棉籽油的推广应用摇旗呐喊。   棉籽油加工企业也顺应国家产业升级的政策,将一些产能规模小、技术落后的加工工艺和设备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产油率高、产油品质好的现代化加工工艺和设备。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一批有志于振兴棉籽加工的企业“异军突起”,为我国棉籽加工产业注入了活力。   四、找准定位不走寻常路   目前,食用油市场竞争激烈,几大品牌统领全国食用植物油市场。不过,看似饱和的食用油市场却依然可以进行品类细分,以花生油、玉米胚芽油、茶籽油为例,都已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并创造了良好的口碑和经济效益。   棉籽油要争得应有的市场地位,分得更多蛋糕,不能仅仅拘泥于为棉籽油正名,企业还需根据棉籽油自身特点,找准市场定位,深挖产品利益点,形成强势产品概念,把棉籽油打造成为全国性品牌,用品牌孵化市场,获取更大市场空间。棉籽油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多个产业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我国的粮油供给结构,并作为生物能源被开发应用。   (一)可带动下游多个产业链发展   随着现代化的加工工艺普及,棉籽深加工中的脱酚技术日趋完善,生产出的棉籽油经精炼后成为一种优质、健康的食用油。现代工艺加工棉籽油的过程中,棉短绒、棉壳和棉籽蛋白被完全分离。棉短绒是一种优质的天然增稠剂,广泛应用于油漆、涂料等化工工业。脱酚棉籽蛋白是一种优质的动物饲料,可完全代替豆粕,而且随着技术的提升,人们可以从棉籽蛋白提炼出棉籽糖,用于制作木糖醇,价值再次提升。棉籽油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棉籽壳,棉壳中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培养基和反刍动物饲料。我国每年在棉籽油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棉籽蛋白和棉籽壳,带动了多种养殖业的发展。   (二)提升棉农种植积极性   现代化的棉籽油加工工业可以将价值低廉的棉籽产值提升6至7倍。我国目前年加工棉籽量1100万吨左右,即使在目前棉籽油产业发展畸形的条件下,每年也能带来近百亿元的产值。不仅如此,在棉籽油加工过程中产出的棉短绒一项又可增加产值约57.6亿元,棉籽蛋白可增加产值约216亿元。   国家在提升纺织产业附加值的同时,如果也能扶持棉籽油加工产业,打通各个产业链,提升棉花的整体收益,让棉农得到更多的收入,相信也能带动我国的棉花产业发展。   (三)作为生物柴油的可能性   随着生物能源逐渐成为热点,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使用植物油作为生物能源的原料。同时引发了粮食问题与能源问题的争论,在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的状态下,使用植物油生产工业用油(如生物柴油)值得质疑。由此,棉籽油作为生物能源材料也体现出了它的优势。棉籽是一种作物生产中的副产物,使用其作为能源材料并不影响粮食的产量和供应量。并且其油分含量很高,适合生产生物柴油。   棉籽油在我国食用油主流市场上近年来一直被边缘化。但相信随着公众对棉籽油负面认知的消除,以及国家一系列扶持国产油料政策的出台和粮油行业的推动,棉籽油重回食用油主流市场指日可待,棉籽油产业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    

Copyright 2017 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