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粮食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
时间:2007年04月27日 08:00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而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2%,其中粮食上涨6.7%,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5.1%,蛋类上涨24.1%。这些数字清楚地表明,以粮食为主的农副产品是今年首季CPI上涨的“大头”。日前,本报记者邀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计划部副总经理、经济学博士陈武就此交流了看法。 主持人:如何看待粮食价格的上涨? 陈武:2006年以来,我国粮食消费价格逐月上涨,涨幅由当年1月份的1%上升到12月份的3.7%,成为居民消费价格(CPI)的主要拉动因素。但我认为不管是国家主动调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还是由此带动的相关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这都是合理的价值回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粮食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其间粮食价格虽总体呈波动上涨之势,但相比之下,以粮食为中心的农副产品价格偏低是不争的事实。粮食及农副产品价格的适度上涨,不仅可以以最直接的方式缩小工农产品的剪刀差,达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目标,而且充分体现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让农民通过扩大种养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来获得更多收益。其终极的作用,则在于通过巩固供给基础来实现粮食和农副产品价格的长期相对稳定。 主持人:短期粮食价格上涨会不会加剧通货膨胀? 陈武:从短期来看,此次粮食价格上涨的时间不会很长。首先,我国粮食总供求基本均衡。2006年粮食总产量与消费量的缺口约为100亿斤,现有库存量将有效填补短期的供求缺口,抑制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其次,当前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流通因素造成的。由于2006年我国夏粮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为防止农产品价格过度下跌,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曾下发通知,要求中储粮公司“敞开收购”。由于最低收购价高出市场粮价,农民售粮踊跃,结果中储粮控制了市场流通的大部分粮源(收购的小麦占到小麦总产量的40%以上),农民存粮减少。到下半年,国际粮食价格不断走高,农民惜售情绪也逐步出现,国家储备粮又未及时投放,市场粮食短期供给明显不足,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其影响延续至今。 因此,由于当前的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短期因素造成的,所以其影响不会很大。实际上,从去年11月下旬起,国家有关部门已连续四次组织竞价销售,目前已有380多万吨临时存储粮投向市场,增加了市场供给。去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又联合出台了《国家临时存储粮食销售办法》,安排临时存储粮在粮食批发市场上常年常时公开竞价销售,保证市场供应,这一措施又将改善市场预期。可以预计,随着国家相关措施的到位,粮食价格涨幅将会逐步回落。同时,由于国内供给能力的快速提高,大多数消费品一直处于供过于求的饱和状态。据商务部对2006年下半年600种主要商品全国市场供求情况进行的排队分析,供过于求的商品占排队商品总数的70%左右,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排队商品总数的30%左右,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在技术进步推动和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当前的粮食价格上涨不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说,CPI的涨幅不会很高。 主持人:请前瞻一下未来粮食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 陈武:从长期来看,我国粮食价格上涨压力依然较大,对CPI的影响不容忽视。 第一,随着粮食供求缺口的加大,我国粮食价格长期上行的压力加大。一国粮食产量增长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1990年至2001年的12年间,我国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仅7.5%,年均增长0.6%,2005年单产达到历史新高的619斤。但在现行技术水平和经营模式下,我国粮食单产很难再有重大突破。另一方面,1996年至2005年间,我国耕地从19.5亿亩减至18.3亿亩,平均每年减少1333万亩,每年减少幅度在0.5%以上,未来逐年减少的趋势也难以逆转。据有关部门测算,未来15年国内粮食生产将难以满足国内需求的增长,产需之间将存在较大缺口,粮食的进口依存度将不断上升。2010年我国粮食缺口将达到0.48亿吨,占粮食总消费量的8.8%,从而突破“粮食自给率95%”的安全目标。粮食供求缺口的扩大,将对粮食价格产生巨大的长期上行压力。 第二,随着粮食市场国际化和资本化的加速,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幅度将会增加。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粮食贸易增长迅速,国内粮食价格受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生物能源的兴起,国际粮食市场的资本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生物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比如,美国能源替代法案提出到2010年生产75亿加仑的乙醇,而目前仅为40多亿加仑。由于玉米、大豆等油脂作物能够提取出乙醇、乙醚等能源,它们已经从传统粮食产品变成了重要的能源替代品,进而也成为国际期货市场的重要投资品。这种变化将对农产品价格产生两大影响:一方面,大大增加粮食需求,进一步加大全球粮食供需矛盾,加大粮食价格上行的压力;另一方面,投机因素将使粮食价格波动加剧。目前,国际对冲基金正从金属和能源市场撤离,进军农产品期货市场。所以,从长期来看,我国粮食价格不仅具有较大的上行压力,而且还存在越来越大的波动风险,并将对CPI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增加粮食收储和投放的灵活性,更好地平抑粮价波动。同时,还必须有规划地发展生物能源产业,坚决控制一哄而上,避免粮食供求关系发生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