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用革命和奋斗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党史编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党员干部是党史学习的“关键少数”,要突出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党员干部要用心用情用力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必须做到全面系统学、突出重点学、联系实际学,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全面系统学党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动员大会上首次公开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党员干部学习党史,要坚持整体性原则,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真正做到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正视历史。一要全面认真学。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二要深入系统学。坚持在大历史观的指导下,把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把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置于新中国70多年发展史的大背景中学习,把70多年的新中国发展史置于近百年党的奋斗历程中学习,把百年党史置于500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学习,才能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构成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三要古今贯通学。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要站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维度上,把学习党史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学,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学,同新时代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学。把握好历史、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系,在“历史之变”中探寻和把握“历史之常”。
突出重点学党史。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就是要把握好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要突出重点抓主线。学习党史是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线。党员干部要抓住学习党史这一主线,认真总结党的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的经验教训,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二要分清主次抓关键。学习党史要学会区分历史现象和历史本质,分清主流和支流,抓重点、抓关键。党员干部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党史,科学地、全面地、发展地认识历史和现实,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三要辨别真伪防虚无。党员干部学好党史,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要秉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决态度,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要实事求是地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能只是断章取义,而要掌握贯穿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联系实际学党史。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党员干部学习党史要坚持联系实际学,既要联系当前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来理解和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也要联系自身实际,不断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担当。一是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党员干部学习党史,要胸怀两个大局,准确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二是要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身为党员干部,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党员干部要联系自身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学习党史,坚持问题导向,在历史中寻找可资借鉴的治理之道,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也要强化历史担当,把学习党史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践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三是要把学习成效落到为民办实事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就是为人民奋斗、为人民奉献的历史。党员干部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厚植为民情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汇集和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
(来源:重庆日报,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分中心研究员)